▲2023年1月11日《苏州日报》A02版
近日,完成为期两周的初任培训后,来自北大、清华等高校的80名优秀应届毕业生正式上岗。他们是张家港打造敢担当、善作为的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重要资源,将充实到基层一线、经济一线、专班一线,为该市高质量发展注入全新动能。
为持续打造高层次、专业化党政干部“蓄水池”,吸引更多青年储备人才会聚港城,2020年起,张家港在招录公务员、事业单位人员、公益性岗位人员等常规补员的基础上,开辟“市委选调生”干部人才引育新模式,通过“岗编分离、定制培养”,确保5年引进500名全国一流名校毕业生。
年轻干部队伍建设是一项基础性、战略性、长期性工程,必须加强顶层设计,注重通盘考虑。张家港与全国综合排名前20的顶尖高校和2所专业型高校签订合作协议,组建“引才联盟”,深化信息共享,集聚优质生源。同时,组织在港城工作的优秀高校毕业生代表,组成宣介小组,分头赴高校内部开展宣介,面对面为毕业生介绍张家港的城市概况和引才政策,放大“以才引才”链式效应。目前,该市已引进245名顶尖高校毕业生,其中,“C9联盟高校”及世界排名前50的海外高校毕业生占比53.5%,产业发展、财政金融、城建规划等专业型人才占比67.7%,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的干部保障。
人才引得来,更要用得好。“人随事走、编随人走”的多岗位历练培养新模式,是张家港青年党政人才培养的关键一招。2020年,毕业于清华大学社会学专业的本科生刘克宁,通过层层选拔进入张家港市委办公室工作,如今他已通过全市统筹选配,交流到张家港市发改委担任服务业科科长,并挂任张家港团市委副书记,到经济管理和群团两个岗位开展实践锻炼。“发改委是服务港城经济工作的中枢机构,团市委是联系青年的重要平台,能够充分利用自身所学为港城高质量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,我充满期待。”刘克宁说。
为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率,张家港打破“编制一经分配即为单位所有,干部一经录用即由单位培养”的传统定式,探索“岗编分离、定制培养”人才引育模式,通过将编制资源“所有权”和“使用权”分离,整合事业单位空编,建立编制资源“周转池”,设立“人才创新创业发展中心”,为引进培养优秀年轻干部提供资源保障。目前,该市已有30名“市委选调生”得到提拔,其中2名干部在副科职岗位上试岗锻炼,6名干部提拔为中层正职,22名干部提拔为中层副职。
张家港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,强化“定向选派、动态管理、专题培养”,推动编制资源向急需岗位流动,岗位资源向干部培养所需流动。让更多年轻干部到发展前沿、改革一线、艰苦环境提升实践能力和实战水平,以多岗位历练加速优秀年轻干部找准成长航向,练就过硬本领。
(驻张家港记者 杨溢 陈梦娇)